集约化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
来源:猪病课堂 2020-02-13 11:34:04| 查看:
次
集约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非常完善,各项饲养管理措施到位,很少与带虫宿主接触,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不多。但大型集约化猪场中,一旦出现寄生虫病会减少猪场的生产效益,企业场长们应采取综合防控,降低经济损失。殊不知在密度集中、频繁周转以及引种等情况下,各种寄生虫已悄然入侵。虫体移行的同时并排出毒性产物常会造成宿主内脏的损伤,从而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变态反应性炎,引起各种运动障碍、神经症状等后遗症,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国外有机构针对现代化程度很高、管理良好的多家猪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入手,搞好环境卫生,定期驱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猪群寄生虫病的发生,避免猪群的慢性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感染机会
集约化猪场都设有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应不断更新完善各项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驱虫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猪场严禁饲养猫狗及禽类,及时做好灭四害等工作;对全场员工定期体检,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杜绝经人传猪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发生。生活区要远离生产区,生活用水及餐余饭菜不能用来喂猪,应定点收集,集中排放。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场内外的排水工作,防止内涝污染场地。一旦洪水漫过,应及时对猪群进行寄生虫的监测工作,发现有染立即制订消除方案,并做好全场防制工作。
严防外源寄生虫的输入,特别是对新引进的种猪更要做好防控工作。隔离饲养并远离生产区非常有必要,观察期应用广谱驱虫剂(如多拉霉、伊维菌等)进行驱虫,隔15d 后再对其粪便及其他方面进行复查,必要时需再驱虫一次,待隔离期满后,检查确认无寄生虫方可转入生产区。
控制内源寄生虫的输出,如弓形虫等某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先天感染,即经胎盘感染给胎儿。对这类寄生虫患主,采用早期隔离断奶以及全进全出制度等饲养方式,可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效减少感染机会。
2 搞好环境卫生,制订有针对性的灭虫方案
寄生虫与外界环境卫生的联系非常紧密,除了平时要对圈舍内外进行清洁和消毒外,还要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进行掌握,制订有针对性的灭虫方案,在最适宜的结点来消灭它们的流行环节。如猪蛔虫应从粪便管理和饲料来源上进行防控,猪旋毛虫应从餐厨剩菜和老鼠、蝇咀等来源上进行防控。有些寄生虫耐酸不耐碱,有些耐寒不耐热,选择消毒药时应考虑这点。有的在体内寄生时间很短,有的可终生存在,由此决定驱虫次数。在根据寄生虫的特点进行防控同时还要有侧重点,如怀孕母猪和小猪驱虫时用药时需谨慎,育肥猪用药后应考虑药残和出栏期等。
3 防治结合,减少由寄生虫病带来的损失
对卫生条件差、寄生虫严重泛滥的猪场,选用广谱驱虫药如伊维菌素等对全场所有群进行一次驱虫,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连用7d,间隔7~10d 再用一次。根据治疗经验观察,注射效果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效果显著。育肥猪、种公猪及后备母猪,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使用广谱驱虫剂(如多拉霉素或伊维菌素等)进行驱虫,母猪断奶后和分娩前1~2 周各使用一次,可防蠕虫、疥螨等体内外寄生虫。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后先安排一次驱虫,空腹喂一餐拌有阿维菌素或伊维素粉剂的饲料,每千克饲料添加药量2g,连续2 次,每次间隔7~10d。待仔猪长到4 月龄时,按上述方法再驱虫一次,也可使用左旋咪唑粉剂拌料进行驱虫。
4 驱虫期间注意事项
驱虫应在专门的场所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该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寄生虫在猪体内外寄生,有一定的繁殖间隔期,所以驱虫也应遵循生物的发展规律,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一次,直至体内外寄生虫排净为止。对粪便等排泄物和污染物,含有非常多的病原物质,应中堆积发酵或深埋处理。
无论何种驱虫药都具有毒性,使用时须加谨慎。怀孕母猪和仔猪体质较敏感,驱虫时应选用高效低毒药物,对宰前3周的育肥猪禁止用药,用过的包装、针头不可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应按医药垃圾集中处置。
5 小结
猪寄生虫病对猪场具有潜伏性危害,不能忽视,要常抓不懈,应定期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发生,由此才能获得收益,有效提高集约化猪场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