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对于猪场来讲,病原微生物有所抬头趋势,尤其是猪场的寄生虫。猪寄生虫病一直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很多猪场的寄生虫病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如何做好驱虫工作?
一、猪场常见的驱虫误区
1、猪场驱虫时,不是全群驱虫,而是分阶段驱虫,甚至只重视育肥猪驱虫而忽视母猪的驱虫。
母猪是猪场寄生虫的最主要带虫者和传播源,往往仔猪和肥猪感染的寄生虫都是从母猪获得的。重视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
2、驱虫药使用时间不足。
绝大多数广谱驱虫药往往只对寄生虫成虫有灭杀作用,而对移行阶段的幼虫或虫卵几乎没有效果,而驱虫一次后虽能杀死成虫但幼虫和虫卵经过较短一段时间后又会发育成熟,使猪群处于重复感染的恶性循环当中。
3、大剂量使用比小剂量驱虫效果好。
虽然现在驱虫药都是广谱、高效、安全的药物,随意加大剂量驱虫还是会对猪只产生毒性,尤其是怀孕母猪的驱虫,大剂量使用容易导致胚胎毒性,致使胚胎死亡或母猪流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4、猪群排出蛔虫或由疥螨等引起皮肤病变时才进行驱虫。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猪群已经是重度感染寄生虫,母猪繁殖性能和肥猪生长速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5、驱虫药拌料不均匀或不计算猪只的采食量进行驱虫。
6、单一使用一种驱虫药驱虫。
伊维菌素对线虫:红色胃圆线虫、兰氏类圆线虫、猪蛔虫、猪毛首线虫(猪鞭虫)、有齿冠尾线虫(猪肾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等,和外寄生虫(猪疥螨、猪血虱和猪蠕形螨等)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移行阶段幼虫效果差,对绦虫、吸虫、原生动物则无效。
7、或关注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忽视血液原虫的清除 。
二、正确的驱虫方式
01、了解寄生虫生活发育史
不同类别的寄生虫生活和发育史不同,传播途径不同,中间宿主也有差别。在驱虫时期,及时清除粪污可以减少二次感染的机会;消灭和驱除中间宿主也是驱虫的重要工作。
02、合理选择驱虫药
目前,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寄生虫,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并且效果较好的驱虫药物,如全面驱虫。
03、对特殊时期的猪群执行个性化的驱虫措施
早期驱虫可以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仔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在母猪的产前20天驱虫一次,可切断母猪和仔猪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引种后第3周和合群前10d各驱虫一次;寄生虫如疥螨特别严重的猪只可再使用辛硫磷浇泼液进行体外驱虫。
04、加强驱虫后的管理
猪场驱虫工作结束后, 同时应注意加强对环境治理消毒, 及时清理粪便, 堆积发酵, 对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如掃耙、 铁锹及工作人员穿过的衣服, 鞋都要进行消毒,清扫猪粪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卵也是杀灭寄生虫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