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虫猪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或长期消瘦、呼吸急促、咳嗽、猪毛粗乱无光、卧地吃食、粪便带血等,一般多见于2~6月龄猪。驱虫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驱虫药:驱线虫药有左旋咪唑、甲苯唑、敌百虫等;抗吸虫药有硝硫氰胺和硫双二氯酚;驱囊虫药有吡喹酮;抗弓形体病有乙氨嘧啶和磺胺类药物等。粉剂和片剂适用于清除消化道的寄生虫,针剂则适用于清除寄生在呼吸系统和肝、肾等器官的虫体,乳剂用于防治蜱螨等体外寄生虫较恰当。但无论选用何种药物,用一段时间后最好更换另一种,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驱虫效果。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结节虫、鞭虫等)和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血虱等),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使体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积极主动预防寄生虫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要紧紧抓住造成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将猪体表或体内的寄生虫驱除或杀灭的措施。对已发病家畜可以治疗;对感染未发病家畜可阻止病程发展,同时减少病原散播及环境污染,实施驱虫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应实施预防性计划驱虫,根据寄生虫病的季节动态,于每年适当时间进行一次或多次驱虫。
(3)、摸清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掌握其季节动态,做到成熟期前驱虫,是防止病原体对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4)、驱虫应严防病原的扩散,然后收集排泄物进行堆肥,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虫卵、卵囊和幼虫)。如采取沼气发酵、堆肥发酵等措施。
(5)、驱虫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驱虫药物的选择,要从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以及使用方便进行考虑。做好大规模驱虫之前的小群驱虫试验和个别中毒家畜的抢救工作。还要考虑驱虫效果的判定和经济效益的估测等。
2、杀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那些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者的寄生虫,要设法避免终宿主与中间宿主或传播者的接触,消灭无经济价值的中间宿主或传播者,破坏它们的孳生地,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环节,达到预防寄生虫病流行的目的。
3、保护性预防措施 对畜禽加强饲养管理,保护易感动物,使仔猪与成年猪分群饲养,提高畜禽抵抗寄生虫病的能力以及减少畜禽接触病原机会,防止病原污染饲料、饲草、饮水等。也可采用药物进行预防注射及喷洒杀虫剂杀灭虫媒,预防虫媒传播疾病。
把握好驱虫时机:给猪驱虫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注意投药时间。过早投药达不到驱虫效果,太迟则影响猪的发育,形成僵猪。应根据虫体的种类、发育情况和季节等确定驱虫时间。通常情况下,首次给猪驱虫最好在2.5~3.0月龄时进行,这样就能一箭多雕,把几种寄生虫一剂打下。冬季是驱虫的黄金季节。在这个季节驱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驱虫前先禁食:为了便于猪体对驱虫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晚上7~8 点时将药物与饲料拌匀,一次让猪吃完,若猪不吃,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以增强其适口性;驱虫期间要在固定地点饲喂、圈养、清便等并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
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有些养猪户给猪驱虫后,猪舍不清理不消毒,结果排出的虫体和虫卵又被猪食入而引发再次感染。正确的做法是驱虫后要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焚烧或深埋;猪舍地面、墙壁和饲槽要用5%的石灰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