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独家分析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表里非凡,耀世而临——中国批次化产业构象暨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来源:  养猪网   2021-10-23 09:59:55   查看:  次

  导读:
  
  2021年10月20日-22日,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暨世界猪业博览会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此次大会广邀国内外权威养猪专家共襄盛举,为中国养猪行业提供世界养猪行业前沿资讯以及先进的科学解决方案,整合行业资源,助力企业新技术、产品的推广与应用。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三生)受邀而来参与盛会,新品“贝有力”震撼首发!并于10月19日举行了新品发布会。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部分出席嘉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丁能水博士
  
  天邦股份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教授 傅衍
  
  佳和集团养猪研究院技术经理 韩金凤
  
  新猪派主编、农梓学校执行院长 李丹
  
  安徽省养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东风
  
  上海市养猪协会秘书长 黄红梅
  
  浙江省养猪协会秘书长 唐国燕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周立明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正文
  
  今年以来,猪价大幅走跌,而饲料价格高企,全行业进入亏损态势,生猪养殖行业将会进行新一轮“大洗牌”,种猪业对于中国种业未来的发展有引领作用。
  
  会议伊始,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丁能水博士从三个方面来剖析种业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第一方面是中国生猪种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发展的前景,第三方面是对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猪格局的影响。良种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生猪市场是非常庞大,猪肉需求也是同样巨大,即使在当前猪价较为低迷的形势下,截止三季度末全国母猪存栏仍然达到4450万头左右,和种猪业生产效率密不可分。
  
  中国生猪遗传改良背景:一、市场大、需求急、要求高,2020年我国共进口种猪30732头,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种猪进口量为14846头;二、育种素材及资源丰富、繁育生产线多;三、科技能力发展飞速、主流市场成果及高端产品落地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是从2021年截至2035年,目前我国生猪种业基础:一是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育种体系:遴选了89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4家国家核心种公猪站,覆盖全国24个省份,组建了15万头的核心群;二是种群生产性能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丁能水表示,总结中国种业突出了三多三少问题:研发人员全球最多,国家财政研发投入最多,种业企业数量全球最多,统计有几千家,但龙头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少,重大品种少,能够实现育种的企业更少。
  


  (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丁能水博士)
  
  2020年就已经进口种猪超过3万头,种源似乎依然属于“卡脖子”问题,到底在卡什么?丁能水提出,第一,我国生猪生产性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明显;第二,赖以长期稳定开展育种的生物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第三,种猪育种价值链传递不完善;第四,优势资源利用不充分:种源大国≠种猪大国;第五,育种系统技术落地不够;第六,缺乏主导市场的自主培育“华系”猪种或知名育种公司。丁能水还从市场需求几大方面剖析了种业的发展,认为专业育种成为必然趋势。
  
 
  (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丁能水博士)
  
  市场牵引前景广阔,育种实名挑战巨大!丁能水分享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总体思路:坚持立足国内、自主创新、提质保供的发展战略:以推动种猪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战略种源基地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育种体系,建成更加高效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生猪种业,引领和支撑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种业未来发展前景:一,育种认识和条件巨大提升;二,常规育种装备和落地性成长快速;三,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储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四,育种组织和架构完善。中国养猪网认为,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全国生猪遗传改良更是迫在眉睫!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批次化发展在中国已有数年时间,但实际上中国批次化发展与国外相比还非常年轻,不够成熟。尤其是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对批次化发展推动有正面作用,同时也有阻碍作用。宁波三生市场总监孙志勇博士从三方面讲解《精准批次化生产 助力猪场降本增效》专题报告,第一,批次化是解决中国养猪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模式;第二,精准批次化模式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三,批次化生产对主场降本增效的实际贡献案例。制约中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疫病与生物安全,具体表现为传染性疾病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养猪成功的根本保证,如何促进生物安全更有可操作性、更加有效;二,人才与养猪技术的发展瓶颈,具体表现为当前中国养猪业对猪场管理技术的极高要求,严格的生物安全及封闭的环境导致人员流失,当代年轻人参与度低,养猪业面临人才断层;三,养殖技术与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具体表现为农场过于依赖人的技术能力,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成绩不稳定,执行标准化、简单化操作是出路。四,降本增效的基础是降本,但目标是增效,具体表现为部分农场对降本增效的理解有严重的误区,投机心理及盲目砍掉必要投入是均不可取,在适当控制成本基础上提升效率才是出路,分析主要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点很重要。
  
  孙志勇讲道批次生产在猪苗、栏舍、后背等几方面优势突出,还通过数据分析了批次化生产模式下不同周批次的效益对比。批次化生产模式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进全出,可降低场内外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因频繁的人猪接触带来的风险,还可以提高母猪利用率与繁殖性能,批次化生产模式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保育和育肥猪,且批次化作业繁琐程度较低。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批次化生产贯穿其中。精准批次化的核心是定时输精技术。孙志勇从精准批次化的定时输精流程、精准批次化的大客户案例数据、精准批次化与连续式生产的用药兽本比较、精准批次化模式仔猪更均匀、长势更明显等几方面深入讲解了精准批次化的优势。很多猪场不是不愿意做批次化,而是尝试后失败了,宁波三生针对此现象创立了三生养殖生产管理培训学院,如何执行好精准批次化,三生养殖生产管理培训学院助力,宁波三生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批次化的普及,最为优质的产品及产品线,最为成熟的定时输精方案,最优质的的技术服务及资源和高生产成绩及回报。
  


  (宁波三生市场总监孙志勇博士)
  


  (宁波三生市场总监孙志勇博士)
  
  猪场实行批次化生产实际上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分群并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有利于猪群达到相似的繁殖、健康、免疫状态,从而更好的实行全进全出,提高猪只整齐度,减少猪只死亡,提高销售价格。非洲猪瘟已经三年过去了,中国的批次化生产进展是怎样的?新猪派主编,农梓院执行院长李丹带来《非瘟后中国批次化生产实践情况与构象分析》主题报告,报告中以你眼中的猪场是怎样的为切入点,突出了非瘟重构了养猪业人才队伍结构。2121年2月新猪派启动全国猪场批次化调研,共计1000余家猪场,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中国批次化省份排名为河南、山东、四川、云南,作为养猪大省广东却不在其中,李丹解释道河南、山东等地是第一波遭受非洲猪瘟的,新建猪场也基本在这些地区,批次化生产是必然的。大多数猪场认为开展批次化的源动力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且种猪和自繁自养猪场对批次化生产接受程度最高。开展批次化后有何改变,生产成绩有没有提升,在1000家猪场里其中有34%是有显著提升的。报告中特别针对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市/自治区做了调查报告,因为这些地区都是生猪出栏量大省,大部分猪场都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批次化生产。在提及猪场正在使用的品牌中,宁波三生名列前茅,宁波三生为整个行业的批次化知识普及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乃至促进了整个中国的批次化生产进程。
  


  (新猪派主编、农梓学校执行院长-李丹)
  
  猪价从年初的30元/公斤跌倒现在的不到10元/公斤,猪价格也是一落千丈,从年初能够达到2000元/头跌倒现在的负700元/头。各大猪企从年初纷纷号召扩产到现在的转变风向,甚至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今年,降本增效一直是行业内炙手可热的话题,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的知识,部分养猪人不知该如何降本增效。饲料、仔猪、人工是猪场养殖成本的核心构成部分,饲料价格和猪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而波动,唯有人工费用是只增不减的,对于猪场来说压力陡增,如何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宁波三生市场部产品经理聂旭凯总结为多生、少死、提高人员效率。如何提升产房效率?产程过长是产房死胎的罪魁祸首,平均10%仔猪死于生产,75%的死产发生在分娩过程中,80%死产发生在产出最后3/1仔猪间。众所周知,产程过长有可能对母猪造成延长产后恢复时间,子宫、阴户长期开放,食欲下降,影响子宫复阳等不利因素。那么如何缩短产程?大部分猪场会使用缩宫素(OTX):别名催产素,小剂量的缩宫素能增强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及子宫平肌的松弛,有利于胎儿娩出。部分猪场由于人手不足不按规定给药造成超剂量使用缩宫素,从而造成增加母猪疼痛应激,增加子宫炎症的发生,提高母猪淘汰风险,加大新鲜死胎比例等不良反应。针对此现象,国外新一代缩宫素卡贝应运而生,实验表明,卡贝缩宫素持续作用时间最长(75min),PGF2a(30min),缩宫素仅作用15min。由此证明,卡贝缩宫素对于母猪分娩收缩作用是十分有效的。而国内卡贝缩宫素主要应用于人的分娩过程中,且售价十分昂贵。随着科技进步,秉承着不懈的创新精神,宁波三生携手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2020年9月份正式取得卡贝缩宫素的二类新兽药证书,2021年8月份批文正式下发,卡贝缩宫素的兽药源字号也正式下发,意味着宁波三生拥有卡贝缩宫素的原料生产资质,并掌握此技术的工艺,还可保障此产品的质量,打破了生产成本的瓶颈,兽药行业迎来了新的突破!
  


  (宁波三生市场部产品经理聂旭凯)
  
  至此,宁波三生旗下重磅产品——贝有力正式上市!聂旭凯总结其优势为:
  
  长效:作用更持久,相比传统卡贝缩宫素,贝有力可在2-3分钟内达到一个明确强度,且活性持续时间长,半衰期为40-50分钟,对子宫的活性作用可持续近2-6h,长效保证缩短母猪产程。
  
  安全:节律收缩更安全,贝有力分子结构更接近于天然缩宫素,与母猪受体亲和度更高,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促进子宫节律性收缩,还可避免因受体不足,Ca2+流失导致母猪后期分娩乏力,更能促进规律性宫缩产生,宫缩频率提高25%,避免因强直性宫缩导致的负面风险,延长母猪使用寿命。
  
  方便:一针搞定更方便,分娩全程,仅需肌肉注射一针贝有力,告别复杂操作与长时间接产,释放一线生产力,更适用于现代化的猪场生产。
  
  稳定:核心工艺更稳定,宁波三生掌握了贝有力核心原料生产工艺,保证产品批次稳定性,在2-8℃条件下可存放36个月。
  
  不仅如此,宁波三生对产品负责更是对客户负责,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贝有力能显著缩短母猪产程,相比对照组能显著降低因产程过长而死胎。当然在使用贝有力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在使用贝有力过程中,是需要人工助产的,比如当仔猪胎儿过大时,另外贝有力不建议和缩宫素一起使用。宁波三生以时尚新品,为行业凝聚安心力量!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最后,佳和集团养猪研究院技术经理韩金凤用真实案例及有效数据作《佳和农牧案例分享》,从试验背景、试验材料、试验指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等五方面做了贝有力数据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合333评分体系,给出结果:贝有力在母猪分娩1头后注射,可明显减少母猪第一产程,减少仔猪因产程过长引起的窒息死亡,降低产房死胎率,且对断奶母猪再次配种无副作用,体现了贝有力在猪场生产中的实用价值!
  


  (佳和集团养猪研究院技术经理韩金凤)
  
  展会首日,宁波三生特邀冯迎春老师讲解《批次化与数字化助力降本增效》,从批次化的大背景、真竞争下的必选、批次生产模式、数字化检验批次生产的效果、数字化需要极简主义等五方面深度剖析批次化与数字化的关系。
  


  (特邀嘉宾冯迎春老师)
  
  同日,中国养猪网记者来到宁波三生展位,开展首日宁波三生展位人气爆棚,现场抽奖活动十分火热,旗下新品贝有力引得众多参展者驻足了解,且有数位猪业同仁当即表示想要尝试贝有力!本次参展,宁波三生诚意满满,除了带来旗下重磅产品外,还在展位现场开设直播,与线上网友共同见证李曼养猪大会的风采!在展会现场,可直观体验宁波三生旗下优异产品,对猪场带来的有效帮助!在展会之外,宁波三生数十年的专业运营及研发体系,更将带领行业同仁,推动兽药行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为广大养猪人带来专业满意的服务!
  
  

  (宁波三生展会现场)
  


  (宁波三生展会现场)
   

  (宁波三生展会现场)
  
  结束语:
  
  中国养猪网认为贝有力的上市将为兽药行业发展再注“强心剂”!作为我国兽用卡贝缩宫素的的试金石与探路者,其推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丰富兽药行业的发展之路,也将拓宽国内兽用卡贝缩宫素的途径,给兽药行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也祝愿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勝一日,年富一年!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宁波三生贝有力新品发布会)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