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病原本身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不耐干燥,对常用消毒剂(氯制剂,碘制剂,戊二醛)都敏感,60℃ 5分钟就会被灭活。
该疾病主要通过病猪/带毒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短距离的飞沫传播。病原感染健康猪后并不一定马上引起发病,可能潜伏于猪的上呼吸道;这也是为什么当猪群发生急性传胸时,个体的急性发病死亡并无明显关联性,即猪的死亡案例可能来自于不同栏位,甚至不同圈舍,而不是如其它传染病一样整栏或整圈同时发生。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母源抗体通常可以保护仔猪到6-8周龄(几乎无法超过12周龄),同时病源菌主要来自同群的大日龄生长猪,因而该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2周龄以后的生长猪或育成猪。
该病发生时,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与慢性型三大类。其中最急性型与急性表现为中大猪只猝死,死亡后口鼻流血,病理解剖为肺脏的出血、坏死、淤血及纤维素性渗出;慢性型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病理解剖为屠宰猪的纤维性胸膜肺炎(胸肋膜炎)。
该病原的致病机理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猪群健康水平下降时(猪群转群、天气骤变,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的急剧增殖,在增殖过程中病原菌会分泌外毒素,外毒素会破坏细胞完整性,破坏肺脏组织细胞并引起血细胞破裂渗出,最终导致肺脏组织出血、淤血及口鼻流血。
※注: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猪群疾病健康状况,生产流程以及实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最终选择适合本场本猪群的药物及疫苗防控方案。
※注:当猪场面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威胁时,猪场还应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方案降低疾病的传播,包括:全进全出,最大程度的限制人员流动,出猪台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并同时对猪群生活环境的关键点进行优化,这些关键点包含:加强猪舍的通风,降低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硫以及粉尘浓度;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减少猪群生长竞争压力;加强猪舍清洁卫生、增加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