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本病主要是经消化道接触传染,主要侵袭1-3日龄初生仔猪。7日龄左右也有发生。特征是出血性下痢、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病程短,病死率高。多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
传染源
本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土壤中的常在菌、人、畜肠道、猪舍地面、墙面天花板、保温箱和饲养用具及下水道、尘埃等都可能存在本病原,病猪群的母猪肠道更为多见,并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成为传染源。本菌的芽孢对外界抵抗力很强,猪场一旦有此病发生,常顽固地在猪场扎根。
传染途径
主要是经消化道接触传染。仔猪出生后就接触污染的环境或乳头,由于初生仔猪肠道是无菌的,加之幼猪消化道特别是胃肠道生理机能不完善和不稳定。魏氏梭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流行形式多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同一猪场中,有些繁殖母猪圈发生,有些则不发生,可能与母猪肠道中带菌有关。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地差异较大,就是在同一猪场中,各窝仔猪间也有较大差异。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是20%-100%。本病呈世界性的分布,各国均有报道。本病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或1-2d。
临床症状
同一猪场不同窝之间和同窝仔猪之间病程差异很大,按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多为1日龄的仔猪发病,当天或第2天死亡。部分病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或只见到精神委顿,拒食,或尖叫等。初生仔猪突然排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衰弱无力,处于濒死状态。少数没有下血痢,便昏倒或死亡。
急性型:
患猪体温升高不明显或略微升高,达40.0-40.5℃。病程2d左右,常维持2-3d后死亡。病猪开始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患病仔猪皮肤干燥无弹性、重度脱水,表现不吃奶,两后肢与肛门周围沾污暗红色血样粪便,不愿运动,日益消瘦,衰弱无力,最后衰竭死亡。
传染源
本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土壤中的常在菌、人、畜肠道、猪舍地面、墙面天花板、保温箱和饲养用具及下水道、尘埃等都可能存在本病原,病猪群的母猪肠道更为多见,并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成为传染源。本菌的芽孢对外界抵抗力很强,猪场一旦有此病发生,常顽固地在猪场扎根。
传染途径
主要是经消化道接触传染。仔猪出生后就接触污染的环境或乳头,由于初生仔猪肠道是无菌的,加之幼猪消化道特别是胃肠道生理机能不完善和不稳定。魏氏梭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流行形式多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同一猪场中,有些繁殖母猪圈发生,有些则不发生,可能与母猪肠道中带菌有关。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地差异较大,就是在同一猪场中,各窝仔猪间也有较大差异。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是20%-100%。本病呈世界性的分布,各国均有报道。本病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或1-2d。
临床症状
同一猪场不同窝之间和同窝仔猪之间病程差异很大,按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多为1日龄的仔猪发病,当天或第2天死亡。部分病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或只见到精神委顿,拒食,或尖叫等。初生仔猪突然排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衰弱无力,处于濒死状态。少数没有下血痢,便昏倒或死亡。
急性型:
患猪体温升高不明显或略微升高,达40.0-40.5℃。病程2d左右,常维持2-3d后死亡。病猪开始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患病仔猪皮肤干燥无弹性、重度脱水,表现不吃奶,两后肢与肛门周围沾污暗红色血样粪便,不愿运动,日益消瘦,衰弱无力,最后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
病猪呈现持续的非出血性腹泻,初排黄色软粪,其后粪便呈清水样,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呈类似“米粥”状粪便。表现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在出生后第5-7d死亡。
慢性型:
病猪在一周以上时间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是黄灰色,带黏液,会阴部和尾部附有粪痂,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不死者多成为僵猪,几周后死亡。
鉴别诊断
仔猪红痢:
病原为C型产气芽孢梭菌,1-3日龄仔猪多发,7日龄猪也可发病,且一年四季均发。病猪拉血样稀便,粉红色,棕色,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剖检,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小肠粘膜广泛出血坏死,深红色,表面附有灰黄色坏死伪膜,易剥离。
仔猪黄痢:
病原为大肠杆菌,3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高,主要系母猪粪便带菌而污染乳头所致。仔猪生后数h,或1-3d突然发病。腹泻,粪便稀薄呈灰黄色或黄白色。极度消瘦,脱水严重。剖检,以小肠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充血、出血、肿胀、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仔猪白痢:
病原也是大肠杆菌,10-30日龄仔猪多发,全群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猪拉乳白、灰白、淡黄或黄绿色糊状稀便。剖检,肠壁变薄,卡他性肠炎,胃黏膜潮红,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
治疗方案
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又是毒血症经过,病死率高,往往用药疗效不佳。必要时可用大剂量抗生素。1.5%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量或3:2混合,加温至37℃,腹腔或皮下注射,1日2次;同时可加注射用的抗生素药物,如2%-5%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一旦发病首先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母猪除进行全方位清洗消毒外,也应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其药物种类和剂量自定选择敏感药物。
免疫方案
主动免疫:
可用C型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物制成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氢氧化铝菌苗和仔猪红痢干粉菌苗,对第一和第二胎的怀孕母猪,各肌肉注射本菌苗两次,第一次在分娩前一个月,第二次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剂量均为5-10mL。前两胎已注射过菌苗的母猪,第三胎可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注射一次菌苗,剂量为3-5mL,即可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车前草可治疗仔猪白痢
被动免疫:
在常发猪群中,仔猪出生后早期注射抗猪红痢血清,肌注3mL/kg,可获得充分保护。仔猪一出生就可肌肉注射仔猪红痢抗毒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mL,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也可用C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口服剂量5-10mL,每日1次,连用3d。早期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