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的牛群,1902年由Aujeszky发现并鉴定,又称为奥耶斯基氏病(Aujeszky’ s disease)。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伪狂犬病具有隐性感染的特点,耐过猪群可长期带毒,对猪场存在潜在威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也将本病列为优先防治病种。
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较大,对外界有一定抵抗力,自然状况下可存活一个月以上,但对消毒剂敏感,经常消毒的猪舍很少有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传播主要是由病毒携带猪引起,通过空气、公用器械、器具和工作人员的流动进行扩散,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此外,病猪的鼻黏膜分泌物、呕吐物、乳汁及精液等也可传播本病。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的流行在我国出现新的特点,表现为很多伪狂犬病阴性场gE 抗体检测突然转阳,阳性场和猪场阳性率大幅度上升,病毒感染猪群后大中小猪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其中,中大猪和母猪都会表现为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目前本病仍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猪伪狂犬病在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猪群以及病毒毒株的毒力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哺乳仔猪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发热、呕吐、腹泻、怕冷、昏睡、口吐白沫、尖叫及呼吸困难,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表现为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最终衰竭死亡,2周龄前的乳猪发病死亡可达100%。3-4周龄猪的症状同上,病程略长些,多便秘,有时出现顽固性腹泻,病死率可达40%-60%,耐过猪常伴有偏瘫和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神经症状、腹泻、便秘、呕吐、呼吸困难和严重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容易并发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细菌感染和其他病原菌。成年猪临床症状轻微或为隐性感染,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与咳嗽,便秘,有的呕吐,多数猪发生呼吸道症状。成年猪也可表现为神经症状,震颤、共济失调,倒地后四肢痉挛,间歇发作,死亡率可达20%左右,如果继发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损失会明显加重。若不死亡,其生长速度将受到极大影响。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即使配种,返情率可高达90%,表现为屡配不孕;怀孕母猪常发生咳嗽、发热及精神不振,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主要以死胎为主。公猪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精液质量下降,丧失种用能力。
伪狂犬病眼观病理变化主要可见肾脏有针大小出血点;有神经症状的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扁桃体充血、坏死;肺水肿,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或出血点;脾、肝、肺有灰白色坏死灶;胃黏膜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同窝内仔猪,可能会出现部分仔猪正常,另一部分虚弱或出生时死亡。
根据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尤其是仔猪典型的神经症状和脾、肝、肺和扁桃腺的坏死灶等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采集扁桃体、脑、肺和脾等病料送实验室使用PCR检测是否为伪狂犬病毒。有条件的可采集病猪的脊髓、脑组织、扁桃体及内脏,经匀浆后加入抗生素注射家兔,接种兔3d内注射部位出现奇痒,则可确诊为伪狂犬病。通过gE-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gE抗体是否为阳性,则可判定猪是否感染伪狂犬野毒。
对伪狂犬病的防控需要猪场建立健全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猪场要设立门卫、四周应有围墙与防护网,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注重猪场装猪台的管理,每次出猪后应及时清扫,冲洗消毒,杜绝售出的猪再回流到场内。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与“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确需引种,应先在隔离舍内饲养1个月以上,经检疫检测无野毒感染,接种相关疫苗后,方可并入猪群。有计划的地开展场内灭鼠、灭蚊蝇等有害生物工作,防止啮齿动物传播疾病。鼠类可携带伪狂犬病毒,消灭鼠类对猪场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目前使用现有的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接种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一般母猪每年免疫3-4次,公猪每年普免3-4次,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仔猪45日龄首免,间隔4周加强免疫1次。在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仔猪出生时需增加1次滴鼻免疫。
猪伪狂犬病对猪场危害较大,防控猪伪狂犬病必须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通过检测最终将带有伪狂犬野毒阳性猪淘汰,一般经过2-3年的清群,阳性率高的猪场可转成阳性率低的或阴性猪场,从而实现伪狂犬病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