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气温的下降,各地猪场开始注重保温工作,门窗关闭后,猪舍内通风效果变差,猪群又逐渐表现出了咳嗽的症状。每到这时候猪场老板就会疑问“打了疫苗,喂了药物,为什么猪场咳嗽问题还不好?”甚至有的猪场老板反映因为咳嗽一个冬季花的药费是其它三个季节的总和还要高。
一、为什么猪群会咳嗽?
1.空气质量问题
最近几年每到冬季北方就会发生雾霾,而在雾霾期间医院最繁忙的可是就是耳鼻喉科,因为雾霾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固体颗粒随呼吸运动进入呼吸道中就会粘附在呼吸道纤毛上,长此以往就会对呼吸道纤毛造成损伤,就会表现出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
动物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冬季温度下降后为了保温只能关闭门窗,导致猪舍内通风不良,此时粪便干燥后产生的粉尘、干喂饲料产生的粉尘就会漂浮在猪舍内,猪舍空气中固体物质的含量远超雾霾水平,猪群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引起咳嗽等症状。
2.疾病感染
临床上会导致猪群咳嗽的疾病种类很多,既有细菌性疾病,也有病毒性疾病。常见的如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伪狂犬病、猪流行性感冒等。猪舍内的粉尘不仅会侵袭猪群的呼吸道黏膜免疫屏障,还会携带病原进入猪群的呼吸道中,加大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最近几年国内养猪朋友的养殖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的以治疗为主,重点使用针剂改为现在以预防为主,重点使用粉剂,但正如上文所说,养猪人打了疫苗,用了药物,猪群的咳嗽问题依然无法有效解决,原因是什么?
二、打了疫苗?!依然发病
首先大家应该明白,打了疫苗和疫苗产生有效的保护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多数养猪朋友也仅是停留在打了疫苗阶段,并未去深究猪群打了疫苗后产生了多大的疫苗保护效果,疫苗免疫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疫苗免疫程序
每种疫苗都有一种有效保护时间,仔猪出生后体内会有母源抗体的保护,若是在猪群体内抗体含量比较高时免疫疫苗,疫苗很容易被猪群体内的中和抗体所中和而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仔猪的猪瘟要等到28日龄首免,伪狂犬3日龄滴鼻免疫效果要比肌注免疫效果好的原因。
这就提醒养猪朋友,疫苗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后进行制定,养猪朋友可参考如下程序:
a、出生3日龄滴鼻免疫伪狂犬1头份
b、7日龄肌注免疫支原体1头份
c、14日龄肌注免疫圆环病毒疫苗1头份
d、21日龄肌注免疫蓝耳病毒疫苗1头份(可以根据猪场情况进行选做)
e、28日龄肌注免疫猪瘟1头份
f、35日龄肌注免疫伪狂犬1头份
g、56日龄肌注免疫猪瘟1头份
h、63日龄肌注免疫口蹄疫1头份
i、70日龄肌注免疫伪狂犬1头份
j、90日龄肌注免疫口蹄疫1头份
2)定期抗体检测
猪场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抗体检测,然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确定疫苗免疫是否合格,比如母猪普免猪瘟疫苗后14天进行抗体检测,若是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于80%就说明疫苗免疫失败,需要紧急进行补免。若是检测到仔猪28日龄体内猪瘟母源抗体含量依然很高,那就需要将猪瘟首免时间延后,寻找猪瘟母源抗体降至最低点的最早时间进行免疫。
三、用了药物?!依然发病
1)药物敏感性降低
细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抗生素杀灭,就会努力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使用久了之后就会产生各种耐药性细菌,比如下图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化,不难发现在1997年时多数药物对大肠杆菌都是敏感的,可到了2012年,短短15年的时间大肠杆菌就获得了对多数药物耐药的本事。所以猪场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这样不仅药效更好,还可以最大限度节省药物费用。
2)药物搭配不当
目前养猪临床上常见抗生素有八大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林可胺类八大类,每种药物的抗菌谱不同。为了达到更好的药效,在防治疾病时通常会选择2-3种药物联合使用。而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又会发生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若是协同和相加就可以联合用药,而拮抗则不建议联合用药。临床上根据抗生素的抗菌强度以及作用快慢,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Ⅰ 、静止期慢效杀菌剂(氨基糖苷类药物),Ⅱ、繁殖期速效杀菌剂(β—内酰胺类),Ⅲ、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Ⅳ、慢效抑菌剂(磺胺类)。其中,Ⅰ +Ⅱ,协同作用;Ⅰ +Ⅲ,拮抗作用;Ⅰ +Ⅳ相加作用;Ⅱ+Ⅲ,协同作用;Ⅲ+Ⅳ,协同或相加作用;Ⅱ+Ⅳ协同作用。
总结
要想有效防控猪群咳嗽甚至呼吸道问题,首先应该注意猪舍内的通风,保证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其次进行合理的疫苗免疫,注意疫苗免疫程序及疫苗免疫后及时的抗体监测,确保疫苗免疫效果;最后再根据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的药物搭配。只有三管齐下,同时做到以上三点才能确保猪场内的呼吸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