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坏死杆菌病——猪病大全

来源: 新牧网   2012-07-26 15:08:34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流行病学

  坏死杆菌可侵害多种动物,家养的动物中,以猪、牛、绵羊、马最易感,禽易感性小;实验动物中,以兔和小鼠易感,豚鼠次之。人也可以感染。病畜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性来源。病畜的肢蹄、躯体皮肤、口腔黏膜发生坏死性炎症,病菌随患部的渗出物、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污染周围环境,成为传染媒介。健康动物的粪便中可带菌,也可起着传播的媒介作用。病畜的粪便中约有52.3%~64.7%能分离出本菌。

  本病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口腔)而感染。环境卫生差,潮湿,多雨季节易发生。猪在每年的5~10月,特别是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季节发生最多。一般是散发或地方流行。常与口蹄疫、猪痘、仔猪副伤寒、猪瘟等并发或继发。猪的圈舍拥挤,车船运输和猪的转运站(猪仓储)猪群,甚至猪只合群并圈时,因相互咬斗、踩踏造成外伤感染,发生坏死性皮炎。母猪可因乳房受伤感染。新生仔猪可通过脐带感染。仔猪可因生齿时感染,发生坏死性口炎。

  临床症状

  猪坏死杆菌病,可因感染的途径和部位不同,临诊表现也有不同。总的来说,育肥猪或架子猪发生最多,仔猪次之,多发生口炎,母猪发生最少。

  1.坏死性皮炎 多见于架子猪和仔猪。其特征症状为猪的颈、胸侧、背部、臀、尾、耳、四肢下部等的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病初为皮肤上突起小丘疹,局部发痒,表面盖有一层干痂、质硬,痂下组织发生坏死,形成较大的囊状坏死区,坏死组织腐烂,积有多量灰黄色或灰棕色恶臭液体,并可从坏死皮肤破溃处流出,最后皮肤发生溃烂;少数严重病例,坏死深达肌肉,甚至波及骨骼。如果病猪四肢发病时,则高度跛行。有的病猪全身、或躯干、或背部大块皮肤发生干性坏死,如盔甲样覆盖体表,最后可脱离猪的背部。如果病变较轻,全身病症不明显,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病猪还可治愈。也有的病猪发生耳及尾的干性坏死,最后脱落。猪的这两种干性坏死症状,在猪丹猪病例中,可能看到。

  如果猪的坏死转移到内脏器官,发生转移性坏死灶时,或有某种病继发感染时,病猪则出现全身性症状,如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食、体温升高等,特别严重病例,还可引起死亡。

  母猪还可以发生乳头和乳房皮肤坏死,甚至乳腺坏死,并出现相应的临诊表现。

  2.坏死性口炎 坏死杆菌侵害受伤的口腔黏膜,可发生坏死性口炎,仔猪多发。病初仔猪厌食、体温升高、流涎、口臭、流鼻液和气喘;检查口腔时,可见舌、齿龈、上颌、颊部、喉头等处黏膜有假膜形成,灰褐色或灰白色,易剥脱,剥离后可见不规则的溃烂面,容易出血。发生在咽喉部时,病猪不能吃食和吞咽,呼吸困难,下颌水肿。如果病变蔓延到肺部或坏死物吸入肺内,可形成化脓性肺炎,常导致病猪死亡。

  3.坏死性肠炎 病猪临诊上表现为严重腹泻,病猪逐渐消瘦等全身症状。常可排出带脓样黏稠稀便,或混杂坏死黏膜,恶臭。剖检死猪时,可见肠道黏膜坏死和溃疡,溃疡表面覆盖坏死假膜,剥离后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的溃疡灶。此病常与猪瘟、猪副伤寒并发或继发。

  4.坏死性鼻炎 猪单独发生者少,但以仔猪和育肥猪多发。病猪表现为咳嗽,从鼻孔流出脓性鼻液,减食,呼吸困难,鼻黏膜发炎、溃疡,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假膜。病猪或有腹泻,消瘦,或见病猪死亡。

  5.坏死性蹄炎 在羊、牛、马、鹿发生较多。猪单独发生者少,可因猪舍潮湿、粪污、泥泞,且有某种刺扎伤时,才可能发生。患口蹄疫的病猪,常可继发坏死性蹄炎,蹄部坏死、溃烂,跛行或不能站立,重者导致蹄匣脱落,最后被淘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