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控制口蹄疫?
从病原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控制口蹄疫的最大难题是病原携带者的存在,如果解决不了携带者的问题,控制口蹄疫就成了空话,目前发现的携带者主要是偶蹄类动物和鼠类。各级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分清口蹄疫病毒的携带者、潜伏感染者、临床症状者和免疫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各地的口蹄疫发生情况,控制口蹄疫必须从群体免疫的角度考虑口蹄疫发生的周期性规律,当足够多的动物发生免疫反应时,足以阻挡该病的大规模流行。注意:这里所说的动物包括所有对该病毒易感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老鼠以及其它未知动物。
所以,当一次流行过后,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均发生了免疫反应(出现症状或未出现症状),未来几年将非常平稳。
针对这种情况,当新生动物出生时,用极少量的病原促进其产生免疫力,是控制该病的较好模式。弱毒疫苗的免疫是将来控制该病的理想选择,可惜至今为止,尚没有理想的弱毒疫苗可用。
那么,对于猪场而言,什么样的措施比较妥当呢?
由于没有高效的疫苗可供使用,只能从培育高强度的非特异性免疫动物做起。
1.保持猪舍干燥,阻止病毒的传播;如果坚持消毒的话,可以使用干粉消毒剂,但必须在感染发生之前使用。
2.提高猪体内的碱储,提高肾脏对毒物的排毒能力;酸化剂的使用是一个大风险。饲料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是提高碱储的较好办法。
3. 增加营养,减少心肌炎的发生率,如增加VE和硒。
4.出现疫情时,停止所有的疫苗接种,停止所有的药物添加,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5.真正发生口蹄疫时,取康复猪的血清有一定的效果,但有风险。
怎么才能彻底消灭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本身也存在保持生命的机制,如每次流行之后,该病毒会主动培育,当新动物出生以后,易感比率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该病将伺机爆发。依此模式,周而复始。
一个疾病是否流行取决于再感染指数(R0,一个感染传染给其它易感者的数量),如麻疹R0为18,脊髓灰质炎R0为6,非典R0为5,季节性流感R0为1.2,新的H1N1流感的R0为1.6。低R0意味着传染链条的断裂。口蹄疫初发生时,R0大约为8-10,随着很多动物转为免疫者,R0逐渐下降,疾病就终止了。所以,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一定程度时,将自然界所有的该病毒携带动物消灭才是控制口蹄疫的最高境界,此时R0不存在了,只是目前的条件尚不成熟。
总结:口蹄疫的惟一可靠的出路是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