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北玉米生产者种植补贴开始发放,黑龙江玉米补贴全省统一为25元/亩,较去年大幅下降100元/吨以上,而大豆补贴为320元/亩,比去年大涨146元/亩(下表所示)。玉米和大豆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在东北地区都实施生产者补贴政策,但为什么今年补贴出现这么大的调整?对种植户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分析如下。
受益于玉米供应压力的不断下降,加上今年玉米单产下滑,2018年新粮玉米上市之后高开高走,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每亩毛收入比去年明显提高。由于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基本生产成本并没有太多变化,对于普通家庭户而言,虽然补贴大幅下降,但是今年玉米收益仍高于去年76元/亩。
不过对于种植大户而言,今年东北租地价格普遍提高,黑龙江地区租地成本提高250元/亩以上,超过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增加,加上补贴比去年大幅下降,实际大户种植收益较去年下降168元/亩。由于补贴额度较低,大户收益主要靠等待高价行情来提升收入,一定程度上加重今年玉米的惜售程度。

今年黑龙江大豆单产下降,价格同比小幅下降,平均每亩毛收入425元,较去年下滑200元/吨。虽然毛收入下降,但大豆补贴大幅提高,再加上改种补贴,大豆补贴达到470元/亩,补贴超过毛收入,弥补了行情的不利,对于大豆种植大户而言,补贴也减小了租地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收益下降幅度低于玉米,补贴对保护大豆收益起到重要作用。
补贴差距拉大,意在调节种植结构
东北玉米和大豆的都是国内最主要的产区,也是政策调整的重点地区。2016-2017年东北玉米面积大幅调减,玉米供给侧改革进度顺利,玉米产需出现缺口,价格不断升高,东北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经过2年大幅调减之后今年出现回升。
粮食供给侧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政策层面当前不希望玉米面积有大的反弹,避免刚刚取得的成效前功尽弃。另一方面,目前玉米面积较前几年大幅回落,但是粮食种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最近大豆种植面积回升,但是整体产量增长较慢,对进口依存度过高问题仍然严重,仍需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和提升单产能力。
为了达到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今年4月国家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指出,东北地区继续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但是大豆补贴标准要高于玉米。黑龙江省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实行差异化政策,每亩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100元以上,大豆生产者补贴达到每亩200元以上,玉米生产者补贴每亩100元以下,玉米、大豆补贴差距逐渐拉开。